者也。然有聚散隱顯,故有出入之名;徒有名耳,竟無出入,門其安在乎?故以無為門。以無為門,則無門也。
  〔疏〕夫天然之理,造化之門,徒有其名,竟無其實,而一切萬物,從此門生,故郭注云以無為門。以無為門,則無門矣。
  有不能以有為有,
  〔注〕夫有之未生,以何為生乎?故必自有耳,豈有之所能有乎。
  〔疏〕有既有矣,焉能有有?有之未生,誰生其有?椎求淅有,竟無有也。
  必出乎無有。
  〔注〕此所以明有之不能為有而自有耳,非謂無能為有也。若無能為有,何謂無乎。
  〔疏〕夫已生未生,二俱無有,此有之出乎無有,非謂此無能生有。無若生有,何謂無乎。
  而無有一無有。
  〔注〕一無有則遂無矣。無者遂無,則有自欽生明矣。
  〔疏〕不問百非四句,一抄皆無,故謂一無有。
  聖人藏乎是。
  〔注〕任其自生而不生生。
  〔疏〕玄德聖人,冥真契理,藏神隱智,其在玆乎。
  古之人,其知有所至矣。
  〔疏〕玄古聖人,得道之士,知與境合,故稱為至。
  惡乎至?
  〔疏〕何至所由,有何為至?
  有以為未始有物者,至矣,盡矣,弗可以加矣。
  〔疏〕此顯至之體狀也。知既造極,觀中皆空,故能用諸有法,未曾有一物者也,可謂精微至極,窮理盡性,虛妙之甚,不復可加矣。
  其次以為有物矣,
  〔疏〕其次以下,未達真空,而諸萬境,用為有物也。
  將以生為喪也,
  〔注〕喪其散而之乎聚也。
  以死為反也,
  〔注〕還融液也。
  〔疏〕喪,失也。流俗之人,以生為得,以死為喪。今欲反於迷情,故以生為喪,以其無也;以死為反,反於空寂,雖未盡於至妙,猶齊於死生。
  是以分已。
  〔注〕雖欲均之,然已分也。
  〔疏〕雖齊死生,猶見死生之異,故從非有而起分別也。
  其次曰始無有,既而有生,生俄而死;以無有為首,以生為體,以死為屍;孰知有無死生之一守#43者,吾與之為友。
  〔疏〕其次以下,心知稍閤,而始本無有,從無有生,俄頃之問,此生彼滅。故用無為其頭,以生為其形體,以死為其屍。誰能知有無生死之不二而以此脩守者,莊生狎而友朋#44,斯人猶難得也。
  是三者雖異,公族也,
  〔注〕或有而無之,或有而一之,或分而齊之,故謂三也。此三者,雖有盡與不盡,然俱能無是非於胸中,故謂之公族。
  〔疏〕三者,謂以無為首,以生為體,以死為屍是也。於一體之中而起此三異,猶如楚家於一姓之上分為三#45族。
  昭景也,著戴也,甲氏也,著封也,非一也。
  〔注〕此四者雖公族,然已非一,則向之三者已復差之。
  〔疏〕昭屈景,楚之公族三姓。昔屈原為三閒大夫,掌三族三姓,即斯是也。此中文略,故直言昭景。王孫公子,長大加冠,故著衣而戴冠也。各有品秩,咸往職官,因官賜姓,故甲第氏族也。功績既著,封之茅土,枝派分流,故非一也。猶如一道之中,分為有無生死,種類不同,名實各有異,故引其族內譬也。
  有生,贓也,
  〔注〕直聚氣也。
  〔疏〕默,疵也。無有此形質而謂之生者,直是聚氣成疵贓,非所貴者也。
  披然曰移是。
  〔注〕既披然而有分,則各是其所是矣。是無常在,故曰移。
  〔疏〕披,分散也。天道無彼我而物有#46是非,是非不定,故分散移徙而不常也。其移是之狀,列在下文。
  嘗言移是,非所言也。
  〔注〕所是之移,已著於言前矣。
  〔疏〕理形是非,故或言耳。然是非之移,非忠言也。
  雖然,不可知者也。
  〔注〕不言其移,則其移不可知,故試言也。
  〔疏〕雖復是非不由於言,而非言無以知是非,故試言是非,一遣於是非。名不寄言,則不知是非之無是非也。
  臘者之有勝肢,可散而不可散也;
  〔注〕物各有用。
  〔疏〕臘者,大祭也。肌,生百葉也。賅,備也,亦言是牛琥也。臘祭之時,牲牢甚備,至於四枝五藏,並皆陳設。祭事既訖,方復散之,則以散為是;若是祭未了,則不合散,則以散為不是。是知是與不是,移是無常。
  觀室者周於寢廟,又適期偃#47焉,
  〔注〕偃,謂屏廁。
  〔疏〕偃,屏廁也。祭事既竟,齋官與飲,施設餘砟屋室之中,觀看周旋於寢廟之內。飲食既久,應須便僻,故往囿團而便尿也。飲食則以寢廟為是,便尿則以囿國為是,是非無常,竟何定乎?臘者明聚散無怛,觀室顯處所不定,俱無是非也。
  為是舉移是。
  〔注〕寢廟則以饗燕,屏廁則以偃溲#48;當其偃波,則寢廟之是移於屏廁矣。故是非之移,一彼一此,誰能常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