玆幽谷,逗機百變,無定一方也。
  萬物一齊,孰短孰長?
  〔注〕莫不皆足。
  〔疏〕萬物參差,亭毒唯一,兔鶴長短,分足性齊。
  道無終始,物有死生,
  〔注〕死生者,無窮一#31變耳,非終始也。
  〔疏〕虛通之道,無終無始,執滯之物,妄計死生。故《老經》云,迎不見其首,隨不見其後。
  不恃其成;
  〔注〕成無常處。
  〔疏〕有物無方,超然獨化,豈假待對而後生成也。
  一虛一滿,不位乎位形。
  〔注〕不以形為位,而守之不變。
  〔疏〕譬彼陰陽,春生秋殺,盈虛變化,榮落順時,豈執守形骸拘持名位耶。
  年不可舉,
  〔注〕欲舉之令去而不能。
  時不可止;
  〔注〕欲止之使停又不可。
  〔疏〕夫年之夭壽,時之賒促,出乎天理,蓋不由人。故其來也不可舉而令去,其去也不可止而令住,但當任之,未始非我也。
  消息盈虛,終則有始。
  〔注〕變化日新,未嘗守故。
  〔疏〕夫陰消陽息,夏盈冬虛,氣序循環,終而復始;混成之道,變化日新,循理直前,無勞措意也。
  是所以語大義之方,論萬物之理也。
  〔疏〕前來所辮海若之談,正是語大道之義方,論萬物之玄理者也。
  物之生也,若驟若馳,
  〔注〕但當就用耳。
  〔疏〕夫生滅流謝,運運不停,其為迅速,如馳如驟。是知百年獎忽,何足介懷也。
  無動而不變,無時而不移。
  〔注〕故不可執而守。
  〔疏〕夫流動變化,時代遷移,迅若交臂,驟如過隙,故未有語動而不變化,言時而不遷移也。
  何為乎,何不為乎?夫固將自化。
  〔注〕若有為不為於其問,則敗其自化矣。
  〔疏〕萬物紛亂,同稟天然,安而化之,叉自變化,何勞措意為與不為。
  河伯曰:然則何貴於道邪?
  〔注〕以其自化。
  〔疏〕若使為與不為混一,則几聖之理均齊。既任變化之自然,又何貴於至道?河伯更起斯問,遲以所疑。
  北海若曰:知道者必達於理,達於理者必明於權,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。
  〔注〕知道者,知其無能也;無能也則何能生我?我自然而生耳,而四支百體,五臟精神,己不為而自成矣,又何有意乎生成之後哉。達乎斯理者,爻能遣過分之知,遺益生之情,而乘變應權,故不以外傷內,不以物害己所以常全也。
  〔疏〕夫能知虛通之道者,叉達殊玄之實理;達深玄之實理者,鈴明於應物之權智。既明權實之無方,故能安排而去化。死生無變於己,何外物之能害哉。以答河伯之所疑,次明至道之可貴。
  至德者,火弗能熱,水弗能溺,寒暑弗能害,禽獸弗能賊。
  〔注〕夫心之所安,則危不能危;意無不適,故苦不能苦也。
  〔疏〕至德者,謂得至道之人也。雖復和光混世,處俗同塵,而不為四序所侵,不為三災所害,既得之於內,故外不能賊。此明解道之可貴也。
  非謂其薄之也,
  〔注〕雖心所安,亦不使犯之。
  〔疏〕薄,輕也。所以水火不侵,禽獸不害者,惟心所安,則傷不能傷也,既不違避亦不輕犯之也。
  言察乎安危,
  〔注〕知其不可逃也。
  〔疏〕所以傷所不能傷者,正言審察乎安危,順之而不可逃,處之而常適也。
  寧於禍福,
  〔注〕安乎命之所遇。
  〔疏〕寧,安也。禍,窮塞也。福,通達也。至德之人,唯變所適,體窮通之有命,達禍福之無門,故所樂非窮通,而所遇常安也。
  謹於去就,
  〔注〕審去就之非己。
  〔疏〕饉去就之無定,審取拾之有時,雖復順物遷移,而怛居至當者。
  莫之能害也。
  〔注〕不以害為害,故莫之能害。
  〔疏〕一於安危,冥於禍福,與化俱往,故物莫能傷。此總結以前無害之義。
  故曰,天在內,人在外,
  〔注〕天然在內,而天然之所順者在外,故《大宗師》曰,知天人之所為者至矣,明內外之分皆非為也。
  〔疏〕天然之性,報之內心;人事所須涉乎外述,皆非為也。任之自然,故物莫之害矣。
  德在乎天。
  〔注〕恣人任知,則流蕩失素也。
  〔疏〕至德之美,在乎天然,若恣人任知,則流蕩天性。
  知天#32人之行,本乎天,位乎得;
  〔注〕此天然之知,自行而不出乎分也,故雖行於外,而常本乎天而位乎得矣。
  〔疏〕此真知也。位,居處也。運真知而行於世,雖涉於物千變萬化,而怛以自然為本,居於虛極而不喪其性,動而寂者也。
  鏑跼而屈伸,
  〔注〕與機會相應者,有斯變也。
  〔疏〕堉躡,進退不定之貌也。至人應世,隨物汙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