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已矣;此平世之士,教誨之人,遊居學者之所好也。
  〔疏〕發辭吐氣,則語及仁義,用玆等法,為修身之本。此乃平時治世之士,施教誨物之人,斯則子夏之在西河,宣尼之居沬泗,或道行而議論,或安居講說,蓋是學人之所好,良非道士之所先。
  語大功,立大名,禮君臣,正上下,為治而已矣;此朝廷之士,尊主強國之人,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。
  〔疏〕建海內之功績,立古今之鴻名,政君臣之盛禮,王天下之大義,寧安社稷,緝熙常道,既而尊君王而服遐荒,強本邦而兼并敵國,豈非朝廷之士,廊廟之臣乎。即皋陶伊尹呂望之徒是也。
  就藪澤,處問曠,釣魚問處,無為而已矣;此江海之士,避世之人,閒暇者之所好也。
  〔疏〕棲隱山藪,放曠阜澤,問居而事綸釣,避世而處無為,天子不得臣,諸侯不得友。斯乃從容閒暇之人,即巢父、許由、公閱休之類。
  吹吻呼吸,吐故納新,熊經烏申,為壽而已矣;此導引之士,養形之人,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。
  〔注〕此數子者,所好不同,恣其所好,各之其方,亦所以為逍遙也。然此亦各自得,焉能靡所不樹哉。若夫使萬物各得其分而不自失者,故當付之無所執為也。
  〔疏〕吹玲呼而吐故,徇暖吸而納新,如熊攀樹而自經,類烏飛空而伸腳。斯皆導引神氣,以養形魂,延年之道,駐形之衛。故彭祖八百歲,白石三千年,壽考之人,即此之類。以前數子,志尚不同,各滯一方,未為通美。自不刻意而下,方會玄玄之妙致也。
  若夫不刻意而高,無仁義而修,無功名而治,無江海而問#1,不導#2引而壽,
  〔注〕所謂自然。
  無不忘也,無不有也,
  〔注〕忘,故能有。若有之,則不能救其忘矣。故有者,非有之而有也,忘而有之也。
  〔疏〕夫玄通合變之士,冥真契理之人,不刻意而其道彌高,無仁義而怛自修習,忘功名而天下大治,去江海而淡爾清閑,不導引.而壽命無極者,故能唯物與我,無不盡忘,而萬物歸之,故無不有也。斯乃忘而有之,非有之而有也。
  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。
  〔注〕若厲己以為之,則不能無極而眾惡生。
  〔疏〕心不滯於一方,述冥符於五行,是以澹然虛曠而其道無窮,萬德之美皆從於己也。
  此天地之道,聖人之德也。
  〔注〕不為萬物而萬物自生者,天地也,不為百行而百行自成者,聖人也。
  〔疏〕天地無心於亭毒而萬物生,聖人無心於化育而百行成,是以天地以無生生而為道,聖人以無為為而成德。故《老經》云,天地不仁,聖人不仁。
  故曰,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,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。
  〔注〕非夫寂寞無為也,則危其平而喪其質也。
  〔疏〕恬快寂寞,是凝湛之心;虛無無為,是寂用之智;天地以此法為平均之源,道德以此法為質實之本也。
  故曰,聖人休休焉#3則平易矣,
  〔注〕休乎恬恢寂寞,息乎虛無無為,則雖歷乎阻險#4之變,常平夷而無難。
  〔疏〕休心於恬快之鄉,息智於虛無之境,則履艱難而簡易,涉危險而平夷也。
  平易則恬淡矣。
  〔注〕息難生於有為,有為亦生於息難,故平易恬恢交相成也。
  〔疏〕豈唯休心恬恢故平易,抑乃平易而恬恢矣,是知平易恬恢交相成也。
  平易恬淡,則憂患不能入,邪氣不能襲,
  〔注〕泯然與正理俱往。
  〔疏〕心既恬恢,邊又平易,雖心與連,一種無為,故慇#5憂息累不能入其靈臺,邪熙祆熙不能襲其藏府。襲,猶入也,互其文也。
  故其德全而神不虧。
  〔注〕夫不平不俠者,豈唯傷其形哉?神德並喪於內也。
  〔疏〕夫恬快無為者,豈唯外形無毀,亦乃內德圓全。形磚既安,則精神無損之矣。
  故曰,聖人之生也天行,
  〔注〕任自然而運動。
  其死也物化;
  〔注〕蛻然無所係。
  〔疏〕聖人體勞息之不二,達去來之為一,故其生也如天道之運行,其死也類萬物之變化,任鑪冶之陶鑄,無纖介於胸中也。
  靜而與陰同德,動而與陽同波;
  〔注〕動靜無心而付之陰陽也。
  〔疏〕凝神靜慮,與太陰同其盛德;應感而動,與陽黑同其波瀾;動靜順時,無心者也。
  不為福先,不為禍始;感而後應,
  〔注〕無所唱也。
  〔疏〕夫善為福先,惡為禍始,既善惡雙遣,亦禍福兩忘。感而後應,豈為先始者也。
  迫而後動,
  〔注〕會至乃動。
  〔疏〕迫,至也,逼也。動,應也。和而不唱,赴機而應。
  不得已而後起。
  〔注〕任理而起,吾不得已也。
  〔疏〕已,止也。機感通#6至,事不得止而後起#7應,非預謀。
  去知與故,循天之理。
  〔注〕天理自然,知故無為乎其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