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事同已陳芻狗。伐樹於宋者,孔子曾遊於宋,與門人講說於大樹之下,司馬桓魁欲殺夫子,夫子去後,桓魅惡其坐處,因伐樹焉。削,刻也。夫子嘗遊於衛,衛人疾之,故刻削其迸,不見用也。商是殷地,周是束周,孔子歷聘,曾因於此。良田執於聖迸,故政斯弊。狼狽如是,豈非惡夢邪。
  圍於陳蔡之問,七日不火食,死生相與鄰,是非其昧邪?
  〔注〕此皆絕聖棄知之意耳,無所稍嫌也。夫先王典禮,所以適時用也。時過而不棄,即為民妖,所以興矯效之端也。
  〔疏〕當時楚昭王聘夫子,夫子領徒宿於陳蔡之地。蔡人見徒眾極多,謂之為賊,故興兵圍繞,經乎七日,糧食罄盡,無復炊爨,從者餓病,莫之能興,憂悲困苦,鄰乎死地,豈非遭於已陳芻狗而魘邪。
  夫水行莫如用舟,而陸行莫如用車。以舟之可行於水也而求推之於陸,則沒世不行尋常。
  〔疏〕夫舟行於水,車行於陸,致於千里,未足為難。若推舟於陸,求其運載,終沒一世,不可數尺。
  古今非水陸與?周魯非舟車與?今薪行周於魯,是猶推舟於陸也,
  〔疏〕此合諭#15也。薪,求也。亦#16今古代殊,豈異乎水陸。周魯地異,何異乎舟車。
  勞而無功,身必有殃。彼未知夫無方之傳,應物而不窮者也。
  〔注〕時移世異,禮亦宜變,故因物而無所係焉,斯不勞而有功也。
  〔疏〕方,猶常也。傳,轉也。言夫子執先王之迸,行衰周之世,徒勞心力,卒不成功,故削進伐樹,身遭殃禍也。夫聖人之智,接濟無方,千轉萬變,隨機應物。未知此道,故嬰斯禍也。
  且子獨不見夫桔檸者乎?引之則俯,舍之則仰。彼,人之所引,非引人也,故俯仰而不得罪於人。
  〔疏〕桔桿,挈水木也。人牽引之則倪下,拾放之則仰上。倪仰上下,引拾以人,委順無心,故無罪。夫人能虛己,其義亦然也。
  故夫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,不矜於同而矜於治。
  〔注〕期於合時宜,應治體而已。
  〔疏〕矜,美也。夫三皇五帝,步驟殊時,禮義威儀,不相泌襲,美在逗機,不治以定,不貴率今以同古。
  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,其猶祖梨橘柚邪。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。
  〔疏〕夫租梨橘柚,甘苦味殊,至於嗷嚼而皆可於口。譬三皇五帝,澆淳異世,至於為政,咸適機宜也。
  故禮義法度者,應時而變者也。
  〔注〕彼以為美而此或以為惡,故當應時而變,然後皆適也。
  〔疏〕帝王之進,蓋無常準,應時而變,不可執留,豈得膠柱刻船,居今行古也。
  今取猥狙而衣以周公之服,彼必齡齧挽裂,盡去而後嫌。觀古今之異,猶猥狙之異乎周公也。
  〔疏〕嫌,足也。周公聖人,譬淳古之世;狙緩狡默,諭澆競之時。是以禮服雖華,狠狙不以為美;聖進乃貴,末代不以為尊。故毀禮服,狠狙始嫌其心;棄聖邊,蒼生方適其性。
  故西施病心而臏其里,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,歸亦捧心而殯其里,其里之富人見之,堅閉門而不織,貧人見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
  〔疏〕西施,越之美女也,貌極妍麗,既病心痛,噸眉苦之。而端正之人,體多宜便,因其噸蹙,更益其美,是以問里見之,彌加愛重。鄰里醜人,見而學之,不病強噸,倍增其陋,故富者惡之而不出,貧人棄之而遠走。拾己效物,其義例然。削進伐樹,皆學噸之過也。
  彼知美殯而不知臏之所以美。
  〔注〕況夫#17禮義,當其時而用之,則西施也;時過而不棄,則醜人也。
  〔疏〕所以,猶所由也,噸之所以美者,由乎西施之好也。彼之醜人,但美噸之麗雅,而不知由西施之妹好也。
  惜乎,而夫子其窮哉。
  〔疏〕總會後文,結成其旨。窮之事述,章中具載矣。
 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,乃南之沛見老聘。
  〔疏〕仲尼雖領徒三千,號素王,而盛行五德,未聞大道,故從魯之沛,自北租南而見老君,以詢玄極故也。
  老聘曰:子來乎?吾聞子,北方之賢者也,子亦得道乎?孔子曰:未得也。
  〔疏〕聞仲尼有當世賢能,未知頗得至道不?答言未得。自楚望魯,故曰北也。
  老子曰:子惡乎求之哉?
  〔疏〕問:於何處尋求至道?
  曰:吾求之於度數,五年而未得也。
  〔疏〕數,算衍也。三年一閏,天道小成,五年再閏,天道大成,故言五年也,道非衛數,故未得之也。
  老子曰:子又惡乎求之哉?
  〔疏〕更問:求道用何方法?
  曰:吾求之於陰陽,十有二年而未得。
  〔注〕此皆寄孔老以明絕學之義也。
  〔疏〕十二年,陰陽之一周也。而未得者,明以陰陽取道,而道非陰陽。
  故下文云,中國有人,非陰非陽。老子曰:然。使道而可獻,則人莫不獻之於其君;使道而可進,則人莫不進之於其親;使道而可以告人,則人莫不告其兄弟;使道而可以與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