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曰:已死矣。
  〔疏〕答曰:聖人雖死,厥教尚存焉。
  曰:然則君之所讀者,古人之糟魄已矣。
  〔疏〕夫酒滓曰糟,漬糟曰粕。夫醇耐比乎道德,糟粕方之仁義,已陳芻狗,曾何足云。
  桓公曰:寡人讀書,輪人安得議乎。有說則可,無說則死。
  〔疏〕貴賤禮隔,不可輕言,庸委之夫,輒敢議論。說若有理,方可免辜,其如無辭,叉獲死罪。
  輸扁曰:臣也以臣之事觀之。斷輪,徐則甘而不固,疾則苦而不入。不徐不疾,得之於手而應於心,口不能言,有數存焉於其問。
  〔疏〕甘,緩也。苦,急也。數,衍也。夫斯輪失所則罕固,若使得宜,則口不能言也。況之理教,其義亦然。
 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,臣之子,亦不能受之於臣,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斷輪。
  〔注〕此言物各有性,教學之無益也。
  〔疏〕喻,曉也。輪扁之衛,不能示其子,輪扁之子,亦不能稟受其教,是以行年至老,不勉斤斧之勞。故知物各有性,不可倣效。
  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,然則君之所讀者,古人之糟魄已矣。
  〔注〕當古#35之事,已滅#36於古矣,雖或傳之,豈能使古在今哉。古不在今,今事已變,故絕學任性,與時變化而後至焉。
  〔疏〕夫聖人制法,利物隨時,時既不停,法亦隨變。是以古人古法淪殘於前,今法今人自興於後,無容執古聖邇行乎今世。故知所讀之書,定是糟粕也。
 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五竟
  #1『薄』疑『轉』之誤,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當改。
  #2『方』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補。
  #3《闕誤》引張君房本『自』下有『然』字。
  #4『中』字依郭注本、四庫本補足。
  #5郭慶藩引文『褒』作『邪』。
  #6《闕誤》引張君房本『至』下有『也』字。
  #7『於靜』二字郭慶藩引文作『故平至也』四字。
  #8《闕誤》引張君房本『倫』作『備』。
  #9郭慶藩引文『美』作『義』。
  #10世德堂本無『此』字。
  #11郭慶藩引文『藝』作『葉』。
  #12『者』字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補。
  #13『下』和下句『上』字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當互換。
  #14#15趙本無『言』字『至』字。
  #16《闕誤》引張君房本『神』下有『也』字。
  #17『傯』疑為『僭』之誤,依郭慶藩引文當改。
  #18『藏』疑『臧』之誤,今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改。
  #19世德堂本『官』作『言』。
  #20『照』疑『暗」之誤,今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意當改。
  #21『仁』字依諸本補。
  #22郭慶藩引文『悉』作『為』。
  #23趙本作『太』。
  #24世德堂本『已」作『以』。
  #25四庫本、浙江書局本無『而』字。
  #26郭慶藩引文原作『峙』,改作『埃』。
  #27原作『林』,疑為『朴』之訛,今依四庫本、浙江書局本改。
  #28四庫本、浙江書局本『境』作『竟』。
  #29四庫本、浙江書局本『如』俱作『知』。
  #30《闕誤》引江南古藏本重『淵』字。
  #31郭慶藩引文改『許』作『誦』。
  #32郭慶藩引文『猶』前有『我』字。
  #33王孝魚依宋本及疏『彼』下補『之』字。
  #34四庫本、浙江書局本『者』均作『為』。
  #35趙本『古』作『今』。
  #36趙練議本『滅』作『咸』。
 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六
  河 南 郭 象 注
  唐西華法師成玄英疏
  外篇天運第十四
  天其運乎?
  〔注〕不運而自行也。
  〔疏〕言天稟陽氣,清浮在上,無心運行而自動之也。
  地其處乎?
  〔注〕不處而自止也。
  〔疏〕地稟陰氣,濁沈在下,亦無心寧靜而自止。
  日月其爭於所乎?
  〔注〕不爭所而自代謝也。
  〔疏〕晝夜照臨,出沒往來,自然如是。既無情於代謝,豈有心於爭處。
  孰主張是?
  〔疏〕孰,誰也。是者,指斥前文也。言四時八節,雲行雨施,覆育蒼生,亭毒群品,誰為主宰而施張乎?此一句解天運。
  孰維綱是?
  〔注〕皆自爾。
  〔疏〕山嶽產育,川源流注,包容萬物,運載無窮,春生夏長,鈴無差武。是誰維持綱紀,故得如斯?此一句解地處也。
  孰居無事推而行是?
  〔注〕無則無所能推,有則各自有事。然則無事而推行是者誰乎哉?各自行耳。
  〔疏〕夫日月代謝,星辰朗耀,各有度數,咸由自然。誰安居無事,推算而行之乎?此一句解日月爭所。已前三者,並假設疑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