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7]又告子上云:圣人与我同类者。——「与我」两字先乎「同」字。
[238]秦策云: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。——「为臣」两字先乎「投」字。
[239]左传隐公元年云:公语之故,且告之悔。——「语」「告」两动字后所有「故」「悔」两字,皆转词,并无介字为介。②以上所引,外动字之转词也。
受动字转词。
[240]荀子荣辱篇云:通者常制人,穷者常制于人。——「制」动字,「于人」者,受动之转词也。此受动诸式之一。
内动字转词。
[241]史记商君列传云:常人安于故俗,学者溺于所闻。——「安」「溺」二字,内动也,其转词介「于」字而后焉。
[242]孟子滕文公上云:夫仁政,必自经界始。——「始」内动字,其转词介「自」字而先焉。
[243]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云:晋侯梦与楚子搏。——「搏」内动字,其转词介「与」字而亦先焉。以上诸引,内动字之转词也。
至诸转词所处先后之位,其常其变,皆详四卷。

○2可分别参看【5.1】【5.3.3】【5.4】各节。
○2【5.2.1】节说:‘「教」「告」……诸动字后有两止词,一记所语之人,一记所语之事。’并举此句为例云:‘「语」「告」两字后,「之」指告语之人,曰「故」曰「悔」乃告语之事。’可见是以「故」「悔」为止词,与此处说‘「故」「悔」两字皆转词’不同。
系一
【10.4.1】记处转词,有有介、无介之别。
前卷论记处不一其处,附于内动字者,则详于四卷内动字节;记以状字者,则详于七卷状字;记以名字者,则详于三卷之宾次节。此系所论无介字者,同宾次节,余同内动字节。
[244]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云:楚公子元归自伐郑,而处王宫。——「自伐郑」者,言从来之处也。
[245]又僖公二十三年云:出于五鹿,乞食于野人。——两「于」字,亦言所自也。然凡言从来之处,概以「自」字为介,而置先于其动字。①
[246]史记王帝赞云:吾尝西至空峒,北过涿鹿,东渐于海,南浮江淮矣。——「过涿鹿」「浮江淮」,记所经之处,无介字。
[247]又刺客列传云:光窃不自外,言足下下太子也,愿足下过太子于宫。——「于宫」者,言太子所在之处也。「过太子」者,所经见之人也,则无介字。
[248]左传隐公元年云:五月,辛丑,太叔出奔共。——「共」者,奔至之处也,无介字。
[249]又僖公四年云:赐我先君履,东至于海,西至于河,南至于穆陵,北至于无棣。——四「至于」言所至之处也,则有介字矣。
[250]又魏其列传云:魏其谢病,屏居蓝男南山之下。——「蓝田南山下」,记所在之处也,而无介字者。史汉言所在之地,介字概从删也。
[251]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云: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,为馆于其宫侧,而振万焉。——「于其宫侧」者,记所在之处,而介以「于」字也。
[252]论语公诒长云: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。
[253]左传隐公元年云:大隧之中,其乐也融融,大隧之外,其乐也泄泄。
[254]又宣公十二年云:城濮之役,晋师三日榖,文公犹有忧色。②
[255]庄子秋水云: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,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辨牛马。
[256]又达生云:人之所取畏者,袵席之上,饮食之间,而不知为之戒者,过也。
[257]孟子梁惠王下云:臣闻郊关之内,有囿方四十里。
[258]左传隐公十一年云: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。
——所引内有以「邑」「中」「外」「役」「间」「上」「内」「偏」等字以记处者,要亦详于三卷之宾次节,可检阅也。③

○1【5.4.1】节云:‘记从来之处者,其转词概以「自」字为介,而先后无常。’与此处说‘凡言从来之处,概以「自」字为介,而置先于其动字’不尽相同。[244]以「自」为介置后于动字「归」。
○2城濮为地名,但「城濮之役」非地名,意即「在城濮之役时」,为记时转词。次节[259]例「蒲城之役」马氏归入记时转词。
○3此指【3.3.3】节。
系二
【10.4.2】记时转词,概无介词为介。
[259]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:蒲城之役,君命一宿,女即至。
[260]其四年云:姬寘诸宫六日,公至,毒而献之。
[261]又襄公十年云:带其断以徇于军三日。——「一宿」「六日」「三日」,皆记几时之间也。
[262]又僖公二十三年云: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。
[263]孟子尽心下云:由孔子而来,至于今,百有余岁。——两引皆记既往至今之时也。
[264]左传成公十八年云:二三子用我今日,否亦今日。
[265]论语乡党云:吉日,必朝服而朝。——两引,记事成之时也。
[266]左传哀公元年云:越十年生聚,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