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姬为最后。僖三十一年,狄围卫,卫迁于帝丘,卜曰三百年。而卫至秦二世元年始废,历四百二十一年。是左氏所记之言亦不尽信也。
  列国官名
  春秋时列国官名,若晋之中行,宋之门尹,郑之马师,秦之不更庶长,皆他国所无。而楚尤多,有莫敖、令尹、司马、太宰、少宰、御士、左史、右领、左尹、右尹、连尹、针尹、【原注】宣公四年有箴尹克黄,哀公十六年有箴尹,固疑即针尹。寝尹、工尹、卜尹、芋尹、【原注】陈有芋尹盖。蓝尹、沈尹、清尹、莠尹、嚣尹、陵尹、郊尹、乐尹、宫厩尹、监马尹、杨豚尹、武城尹,其官名大抵异于他国。【原注】宋有褚师,而郑亦有之。昭公二年,子析请以印为褚师。【杨氏曰】凡此诸尹,有掌其事,有官其地者。
  地名
  左传成公元年,战于鞌,入自丘舆。注云,齐邑。三年,郑师御晋,败诸丘舆。注云,郑地。哀公十四年,坑氏葬诸丘舆。注云,坑氏,鲁人也。泰山南城县西北有舆城。又是鲁地。是三丘舆为三国地也。文公七年,穆伯如莒,莅盟,及鄢陵。注云,莒邑。成公十六年战于鄢陵。注云,郑地,今属颖川郡。是二鄢陵,为二国地也。襄公十四年,伐秦,至于域林。注云,秦地。十六年,次于棫林。注云,许地。是二域林,为二国地也。襄公十七年,卫孙蒯田于曹隧,饮马于重丘。注云,曹邑。二十五年,同盟于重丘。注云,齐地。是二重丘。为二国地也。定公十二年,费人北,国人追之,败诸姑蔑。【汝成案】公及邾仪父盟于蔑注,蔑,姑蔑。二名。鲁国卞县南有姑蔑城。即此姑蔑也。无注,当是鲁地。哀公十三年,弥庸见姑蔑之旗。注云,越地,今东阳大末县。是二姑蔑,为二国地也。
  地名盂者有五。僖公二十一年,宋公、楚子、陈侯、蔡侯、郑伯、许男、曹伯会于盂。宋之盂也。定公八年,单子伐简城,刘子伐盂,以定王室。周之盂也。十四年,卫太子蒯聩献盂于齐。卫之盂也。而晋则有二盂。昭公二十八年,盂丙为盂大夫。今太原盂县。哀公四年,齐国夏伐晋。取邢、任、栾、鄗、逆畤、阴人、盂、壶口。此盂当在邢、洺之间。
  州国有二。桓公五年,州公如曹。注,州国在城阳淳于县。十一年,郧人将与随、绞、州、蓼伐楚师。注,州国在南郡华容县东南。
  昌●
  僖公三十年,王使周公阅来聘,飨有昌歜、白、黑、形盐。注曰,昌歜,昌蒲葅。而释文歜音在感反,正义曰,齐有邴歜,鲁有公父歜,【原注】文公十七年,周甘歜败戎于邥垂。其音为触。说文,歜,盛气怒也。从欠,蜀声。此昌歜之音,相传为在感反,不知与彼为同为异。今考顾氏玉篇有●字,徂敢切,昌蒲俎也。然则传之昌●正合此字,而唐人已误作歜。【原注】广韵亦误作歜。是知南北之学陆、孔诸儒犹有不能徧通。哀公二十五年,若见之君将嗀之。今本作●,广韵注曰,说文从口。盖经典之误文不自天宝、开成始矣。
  襄公二十四年,日有食之。正义曰,此与二十一年频月日食,理必不然。但其字则变古为篆,改篆为隶,书则缣以代简,纸以代缣,多历世代,转写谬误,失其本真,后儒因循莫能改易。此通人之至论。考魏书江式言,鲁共王坏孔子宅,得尚书、春秋、论语、考经。又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,书体与孔氏相类,世谓之古文。自古文以至于今,其传写不知几千百矣,安得无误?后之学者,于其所不能通必穿凿而曲为之说,其为经典之害也甚矣!
  古之教人必先小学,小学之书,声音文字是也。颜氏家训曰,夫文字者,坟籍根本。世之学徒多不晓字。读五经者,是徐邈而非许慎。习赋诵者,信褚诠而忽吕忱。明史记者,专皮邹而废篆称。学汉书者,悦应苏而略苍雅。不知书音是其枝叶,小学乃其宗系。吾有取乎其言。
  文字不同
  五经中,文字不同多矣。有一经之中而自不同者。如桑葚见于卫诗,而鲁则为黮,鬯弓着于郑风,而秦则为韔。左氏一书,其录楚也薳氏或为蒍氏,箴尹或为针尹,况于钟鼎之文乎!记曰书同文,亦言其大略耳。
  所见异辞【原注】已下公羊传。
  孔子生于昭定哀之世,文宣成襄则所闻也,隐桓庄闵僖则所传闻也。国史所载策书之文,或有不备,孔子得据其所见以补之,至于所闻则远矣,所传闻则又远矣。虽得之于闻,必将参互以求其信,信则书之,疑则阙之,此其所以为异辞也。公子益师之卒,鲁史不书其日,远而无所考矣。【原注】无骇卒,侠卒,不书日,同此义。以此释经,岂不甚易而实是乎?何休见桓公二年会稷之传,以恩之浅深,有讳与目言之异,而以书日不书日,详略之分,为同此例,则甚难而实非矣。窃疑所见异辞,所闻异辞,所传闻异辞,此三语必有所本。而齐、鲁诸儒述之,然其义有三,阙文一也,讳恶二也,言孙三也。【原注】孔子曰,邦无道,危行言孙。从前之一说,则略于远而详于近,从后之二说,则晦于近而章于远。读春秋者,可以得之矣。汉书言,孔子作春秋,有所褒讳贬损,不可书见,口授弟子。弟子退而异言,及口说流行,故有公羊、谷梁、邹、夹之学。【原注】邹氏、夹氏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