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,毕力补缀。又条上司马迁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……着《周官训诂》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。《后汉书》本传
  刘陶
  陶明《尚书》《春秋》,为之训诂,推三家《尚书》及古文,是正文字三百余事,名曰《中文尚书》。《后汉书》本传
  刘珍、刘騊駼
  永初中,谒者仆射刘珍、校书郎刘騊駼等著作东观。《后汉书张衡传》
  马日磾、杨彪、韩说
  岁余,复征拜议郎,与谏议大夫马日磾、议郎蔡邕、杨彪、韩说等,并在东观校书。《后汉书卢植传》
  伪古之学,刘歆以校书而作之,诸儒亦以校书而信之。盖藏于秘府,伏而未发,征应散布,惑人甚矣。其校书之人散见于群传者,并列于此以省观览焉。
  班彪、班固
  班彪,字叔皮,扶风安陵人也。性沉重好古。《后汉书》本传
  固,字孟坚。年九岁,能属文,诵诗赋。及长,遂博贯载籍,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,所学无常师,不为章句,举大义而已。……显宗甚奇之,召诣校书部,除兰台令史。《后汉书》本传
  孟坚作史全采歆书,文字异者仅二万余,其入歆之坎陷深矣。推其所由,则亦在校中秘书也。
  王充、王符、仲长统
  王充,字仲任。少孤,乡里称孝。后到京师,受业太学,师事扶风班彪,好博览,而不守章句。《后汉书》本传
  王符,字节信。少好学,有志操,与马融、窦章、张衡、崔瑗等友善。《后汉书》本传
  仲长统,字公理。少好学,博涉书记。《后汉书》本传
  充师班彪,符友马融、张衡,融所谓「达才通人」,营道同术。长统亦频引《周礼》,盖通达之家无有不入其笼中,而今学所传则皆守约之士也,此其盛衰所以判欤!
  崔篆、崔骃、崔瑗
  篆兄发,以巧佞幸于莽,位至大司空。母师氏,能通经学、百家之言,莽宠以殊礼,赐号义成夫人,金印紫绶,显于新世。篆生毅。毅生骃,年十三,能通《诗》《易》《春秋》,博学有伟才,尽通古今训诂。《后汉书》本传
  骃曾祖母能通经学、百家之言,显于新世,骃古学所本也。
  崔瑗,字子玉,早孤,锐志好学,尽能传其父业。年十八,至京师,从侍中贾逵质正大义。逵善待之,瑗因留游学。与扶风马融、南阳张衡特相友好。《后汉书》本传
  以崔骃为之父,以贾逵为之师,以马融、张衡为之友,古学之长毕集矣。
  马融
  融才高博洽,为世通儒,教养诸生,常有千数,涿郡卢植,北海郑玄,皆其徒也。
  尝欲训《左氏春秋》,及见贾逵、郑众《注》,乃曰「贾君精而不博,郑君博而不精;既精既博,吾何加焉!」但着《三传异同说》,注《孝经》《论语》《诗》《易》《三礼》《尚书》《列女传》《老子》《淮南子》《离骚》。所著赋、颂、碑、诔、书、记、表、奏、七言、琴歌、对策、遗令,凡二十一篇。《后汉书》本传
  马融才高,遍注「九经」,遂为古学之总汇。「三礼」「三传」皆其所定,且为二千年学派之宗,亦以卢植、郑玄皆出其门故也。学者千人,古学聚徒之多,以融为始。郑玄因得荟萃而集其成。譬之经国,马融为文王,三分有二;郑玄为武王,乃能革殷受命也。故融于伪古之功,实与贾逵并驱,世称「贾、马」,亦曰「马、郑」,犹之宋曰「周、程」,亦曰「程、朱」,宜也。
  卢植
  卢植,字子干,涿郡涿人也。少与郑玄俱事马融,能通古今学,好研精而不守章句。作《尚书章句》《三礼解诂》。时始立太学石经以正「五经」文字,植乃上书曰「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,颇知今之《礼记》特多回穴。臣前以《周礼》诸经发起纰缪,敢率愚浅为之解诂,而家乏,无力供缮写上。愿得将能书生二人,共诣东观,就官财粮,专心研精,合《尚书章句》,考《礼记》失得,庶裁定圣典,刊正碑文。古文科斗近于为寔,而厌抑流俗,降在小学。中兴以来,通儒达士班固、贾逵、郑兴父子并敦悦之。今《毛诗》《左氏》《周礼》各有传记,其与《春秋》共相表里,宜置博士,为立学官,以助后来,以广圣意。」岁余,复征拜议郎,与谏议大夫马日磾、议郎蔡邕、杨彪、韩说等并在东观,校中书「五经」记传,补续《汉书》。《后汉书》本传
  《经典释文序录》云「马融、卢植考诸家同异,附戴圣篇章,去其繁重,及所叙略而行于世,即今之《礼记》是也。郑玄亦依卢、马之本而注焉。」而《植传》亦云「从融受古学,知今之《礼记》特多回穴,臣前以《周礼》诸经发起纰缪」云云,则刘歆之后,其有以伪学之说羼乱于真经,以疑惑后生者,则马融与植其人也。
  蔡邕
  校书东观,迁议郎。邕以经籍去圣久远,文字多谬,俗儒穿凿,疑误后学,熹平四年,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、光禄大夫杨赐、谏议大夫马日磾、议郎张驯、韩说、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「六经」文字,灵帝许之。邕乃自书丹于碑,使工镌刻,立于太学门外,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。及碑始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