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》也。无如《共王世家》无是事何!
  年十岁则诵古文。
  ……秦拨去古文。以上《太史公自序》
  《史记贾生传》称「以能诵《诗》属《书》。」《汉书》东方朔亦称「学《诗》《书》,诵二十二万言」。无言诵古文者。且古文者,如《索隐》以为《古文尚书》邪?如刘氏以为《左传》《国语》《世本》邪?则其妄已辨之矣。若秦只云烧《诗》《书》,何以云「拨古文」乎?其窜乱至显也。
  诗书六条言《书序》者先焉
  至于序《尚书》,则略无年月。或颇有,然多阙,不可录。《三代世表》
  孔子之时,周室微,而《礼》《乐》废,《诗》《书》缺,追迹三代之礼,序《书传》,上纪唐、虞之际,下至秦缪,编次其事。《孔子世家》
  按:《书序》之伪,已详《书序辨伪》。或据此二条以为孔子有《书序》之证,不知为刘歆所窜入也。且《易》无《序》矣,而《孔子世家》之「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序《彖》《系》《象》《说卦》《文言》」,此「序」字在首,不得如《正义》作《序卦》解,当亦次序之辞。此「序《书》」即不伪窜,亦非今《书序》可知也。
  秦既得意,烧天下《诗》《书》、诸侯史记尤甚,为其有所刺讥也。《诗》《书》所以复见者,多藏人家。《六国表》
  歆云「藏人家」者,暗指古文而言,忘却博士之职不失也。
  夫学者载籍极博,犹考信于六艺,《诗》《书》虽缺,然虞、夏之文可知也。《伯夷列传》
  及至秦之季世,焚《诗》《书》,坑术士,六艺从此缺焉。
  孝文帝时,欲求能治《尚书》者,天下无有。乃闻伏生能治,欲召之。是时伏生年九十余,老不能行,于是乃诏太常,使掌故晁错往受之。秦时焚书,伏生壁藏之。其后兵大起,流亡。汉定,伏生求其书,亡数十篇,独得二十九篇,即以教于齐、鲁之间。学者由是颇能言《尚书》。孔氏有古文《尚书》,而安国以今文读之,因以起其家逸《书》,得十余篇,盖《尚书》滋多于是矣。
  礼二条
  诸学者多言《礼》,而鲁高堂生最本。《礼》固自孔子时,而其经不具,及至秦焚书,书散亡益多,于今独有《士礼》,高堂生能言之。以上《儒林传》
  辨见前。
  封禅用希旷绝,莫知其仪礼,而群儒采封禅《尚书》《周官》《王制》之望祀、射牛事。《封禅书》
  《周官》一篇,《史记》自《河间献王世家》《儒林传》皆不着。一部《史记》无之,唯《封禅书》有此二字,其为歆窜入何疑焉!凡作盗,皆不敢于显明,而多尝试于幽暗也。
  易三条
  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序《彖》《系》《象》《说卦》《文言》。《孔子世家》
  按:《汉书艺文志》云「孔子为之《彖》《象》《系辞》《文言》《序卦》之属十篇。」《儒林传》云「费直亡章句,徒以《彖》《象》《系辞》十篇《文言》解说上下经。」《隋书经籍志》云「及秦焚书,《周易》独以卜筮得存,唯失《说卦》三篇,后河内女子得之。」《隋志》之说出于《论衡》,此必王充曾见武、宣前本也。《说卦》:「帝出乎《震》,齐乎《巽》,相见乎《离》,致役乎《坤》,说言乎《兑》,战乎《干》,劳乎《坎》,成言乎《艮》。」又曰「《震》,东方也;《离》也者,南方之卦也;《兑》,正秋也;《坎》者,正北方之卦也。」与焦、京《卦气图》合。盖宣帝时说《易》者附之入经,田何、丁宽之传无之也。史迁不知焦、京,必无之,此二字不知何时窜入。至《序卦》《杂卦》,所出尤后,《史记》不着。盖出刘歆之所伪,故其辞闪烁隐约,于《艺文志》着《序卦》,于《儒林传》不着,而以「十篇」二字总括其间。要之,三篇非孔子经文。《说卦》之伪,见《易汉学辨》;十篇之伪,见《艺文志辨伪》。
  周太史过陈,陈厉公使以《周易》筮之,卦得《观》之《否》。贾逵曰:「《坤》下《巽》上《观》,《坤》下《干》上《否》。《观》爻在六四,变而之《否》。」按:六爻有「变象」,有「互体」是谓「观国之光,利用宾于王」。《陈世家》,《田敬仲完世家》略同
  初,毕万卜仕于晋国,遇《屯》之《比》。贾逵曰;《震》下《坎》上《屯》,《坤》下《坎》上《比》,《屯》初九变之《比》辛廖占之曰「吉。《屯》固《比》入,吉孰大焉!其后必蕃昌。」《晋世家》。《魏世家》略同
  顾氏炎武《日知录》曰「凡卦爻二至四、三至五,两体交互,各成一卦,先儒谓之‘互体’。然夫子未尝及之,后人以‘杂物撰德’之语当之,非也。其所论‘二与四、三与五同功而异位’,特就两爻相较言之,初何尝有‘互体’之说?……《晋书》荀顗尝难锺会‘《易》无互体’,见称于世,其文不传。新安王炎晦叔尝问张南轩曰‘伊川令学者先看王辅嗣、胡翼之、王介甫三家《易》,何也?’南轩曰:‘三家不论互体故耳。’……朱子《本义》不取‘互体’之说,唯《大壮》六五云:‘卦体似《兑》,有羊象焉。’不言‘互’,而言‘似’,‘似’者,合两爻为一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