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或寡也。或,一本作且字。
  
  “兑为附决”,内实则外附必决也;“为毁折”,物成则止,柔者必折也。
  
  “坤为文”,众色也;“为众”,容载广也。
  
  “乾为大赤”;其正色也;“为冰”,健极而寒甚也。
  
  “震为萑苇”,“为苍茛竹”,“为”,皆蕃鲜也。
  
  一陷溺而不得出为坎,一附丽而不能去为离。
  
  艮一阳为主于两阴之上,各得其位而其势止也。易言光明者,多艮之象,著则明之义也。
  
  蒙无遽亨之理,由九二循循行时中之亨也。
  
  “不终日贞吉”,言疾正则吉也。仲尼以六二以阴居阴,独无累于四,故其介如石,虽体柔顺,以其在中而静,何俟终日,必知几而正矣。
  
  坎维心亨,故行有尚,外虽积险,苟处之心亨不疑,则虽难必济而往有功也。
  
  中孚,上巽施之,下悦承之,其中必有感化而出焉者,盖孚者覆乳之象,有必生之理。
  
  物因雷动,雷动不妄则物亦不妄,故曰“物与无妄”。
  
  静之动也无休息之期,故地雷为卦,言反又言复,终则有始,循环无穷。入,指其化而裁之尔;深,其反也;几,其复也;故曰“反复其道”,又曰“出入无疾”。
  
  “益长裕而不设”,益以实也;妄加以不诚之益,非益也。
  
  “井渫而不食”,强施行恻,然且不售,作易者之欢与!
  
  阖户,静密也;辟户,动达也;形开而目睹耳闻,受于阳也。
  
  辞各指其所之,圣人之情也;指之以趋时尽利,顺性命之理,臻三极之道也;能从之则不陷于凶悔矣,所谓“变动以利言”者也。然爻有攻取爱恶,本情素动,因生吉凶悔吝而不可变者,乃所谓“吉凶以情迁”者也。能深存系辞所命,则二者之动见矣。又有义命当吉当凶、当否当亨者,圣人不使避凶趋吉,一以贞胜而不顾,如“大人否亨”、“有陨自天”、“过涉灭顶凶无咎”、损益“龟不克违”及“其命乱也”之类。三者情异,不可不察。
  
  因爻象之既动,明吉凶于未形,故曰“爻象动乎内,吉凶见乎外”。
  
  富有者;大无外也;日新者,久无穷也。
  
  显,其聚也;隐,其散也。显且隐,幽明所以存乎象;聚且散,推汤所以妙乎神。
  
  “变化进退之象”云者,进退之动也微,必验之于变化之著,故察进退之理为难,察变化之象为易。
  
  “忧悔吝者存乎介”,欲观易象之小疵,宜存志静,知所动之几微也。
  
  往之为义,有已往,有方往,临文者不可不察。
  
  
  ●正蒙 乐器篇第十五
  
  乐器有相,周召之治与!其有雅,太公之志乎!雅者正也,直己而行正也,故讯疾蹈厉者,太公之事耶!诗亦有雅,亦正言而直歌之,无隐讽谲谏之巧也。
  
  象武,武王初有天下,象文王武功之舞,歌维清以奏之。成童学之。大武,武王没,嗣王象武王之功之舞,歌武以奏之。冠者舞之。酌,周公没,嗣王以武功之成由周公,告其成于宗庙之歌也。十三舞焉。
  
  兴己之善,观人之志,群而思无邪,怨而止礼义。入可事亲,出可事君,但言君父,举其重者也。
  
  志至诗至,有象必可名,有名斯有体,故礼亦至焉。
  
  幽赞天地之道,非圣人而能哉!诗人谓“后稷之穑有相之道”,赞化育之一端也。
  
  礼矫实求称,或文或质,居物之后而不可常也。他人才未美,故宜饰之以文,庄姜才甚美,故宜素以为绚。下文“绘事后素”,素谓其材,字虽同而义施各异。故设色之工,材黄白者必绘以青赤,材赤黑必绚以粉素。
  
  “陟降庭止”,上下无常,非为邪也,进德修业,欲及时也。“在帝左右”,所谓欲及时者与!
  
  江沱之媵以类行而欲丧朋,故无怨;嫡以类行而不能丧其朋,故不以媵备数,卒能自悔,得安贞之吉,乃终有庆而其啸也歌。
  
  采耳,议酒食,女子所以奉宾祭、厚君亲者足矣,又思酌使臣之劳,推及求贤审官,王季、文王之心,岂是过欤!
  
  甘棠初能使民不忍去,中能使民不忍伤,卒能使民知心敬而不渎之以拜,非善教浸明,能取是于民哉?
  
  “振振”,劝使勉也;“归哉归哉”,序其情也。
  
  卷耳,念臣下小劳则思小饮之,大劳则思大饮之,甚则知其怨苦嘘欢。妇人能此,则险讠皮私谒害政之心知其无也。
  
  “绸直如发”,贫者纵无余,顺其发而直韬之尔。
  
  蓼萧、裳华“有誉处兮”,皆谓君接己温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