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与与如也”,君或在朝在庙,容色不忘向君也。“君召使摈,趋进翼如”,此翼如,左右在君也。“没阶趋翼如”,张拱而翔;“宾不顾矣”,相君送宾,宾去则白曰“宾不顾而去矣”,纾君敬也。
  
  上堂如揖,恭也;下堂如授,其容纾也。
  
  冉子请粟与原思为宰,见圣人之用财也。
  
  圣人于物无畔援,虽佛、南子,苟以是心至,教之在我尔,不为已甚也如是。
  
  “子欲居九夷”,不遇于中国,庶遇于九夷,中国之陋为可知。欲居九夷,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可行,何陋之有!
  
  栖栖者,依依其君而不能忘也。固,犹不回也。
  
  仲尼应问,虽叩两端而竭,然言必因人为变化,所贵乎圣人之词者,以其知变化也。
  
  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”,不惮卑以求富,求之有可致之道也;然得乃有命,是求无益于得也。
  
  爱人以德,喻于义者常多,故罕及于利;尽性者方能至命,未达之人,告之无益,故不以亟言;仁大难名,人未易及,故言之亦鲜。
  
  颜子于天下,“有不善未尝不知,知之未尝复行”,故怒于人者不使加乎其身,愧于己者不辄贰之于后也。
  
  颜子之徒,隐而未见,行而未成,故曰“吾闻其语而未见其人也”。
  
  “用则行,舍则藏,惟我与尔有是夫”,颜子龙德而隐,故“Т世不见知而不悔”,与圣者同。
  
  龙德,圣修之极也,颜子之进,则欲一朝而至焉,可谓好学也已矣。
  
  “回非助我者”,无疑问也,有疑问,则吾得以感通其故而达夫异同者矣。
  
  “放郑声,远佞人”,颜回为邦,礼乐法度不必教之,惟损益三代,盖所以告之也。法立而能守,则德可久,业可大,郑声佞人能使为邦者丧所以守,故放远之。
  
  “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”,“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”,盖“士而怀居,不可以为士”,必也去无道,就有道。遇有道而贫且贱,君子耻之。举天下无道,然后穷居独善,不见知而不悔,中庸所谓“惟圣者能之”,仲尼所以独许颜回“惟我与尔为有是”也。
  
  仲由乐善,故车马衣裘喜与贤者共敞;颜子乐进,故愿无伐善施劳;圣人乐天,故合内外而成其仁。
  
  子路礼乐文章未足尽为政之道,以其重然诺,言为众信,故“片言可以折狱”,如易所谓“利用折狱”,“利用刑人”,皆非爻卦盛德,适能是而已焉。
  
  颜渊从师,进德于孔子之门;孟子命世,修业于战国之际;此所以潜见之不同。
  
  犁牛之子虽无全纯,然使其色も且角,纵不为大祀所取,次祀小祀终必取之,言大者苟立,人所不弃也。
  
  
  ●正蒙 有德篇第十二
  
  “有德者必有言”,“能为有”也;“志于仁而无恶”,“能为无”也。
  
  行修言道,则当为人取,不务徇物强施以引取乎人,故往教妄说,皆取人之弊也。
  
  “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”,志正深远,不务信其小者。
  
  辞取意达则止,多或反害也。
  
  君子宁言之不顾,不规规于非义之信;宁身被困辱,不徇人以非礼之恭;宁孤立无助,不失亲于可贱之人;三者知和而能以礼节之也,与上有子之言文相属而不相蒙者。凡论语、孟子发明前文,义各未尽者皆挈之。他皆放此。
  
  德主天下之善,善原天下之一。善同归治,故王心一;言必主德,故王言大。
  
  言有教,动有法;画有为,宵有得;息有养,瞬有存。
  
  君子于民,导使为德而禁其为非,不大望于愚者之道与!礼谓“道民以言,禁民以行”,斯之谓尔。
  
  无征而言,取不信,启诈妄之道也。杞宋不足征吾言则不言,周足征则从之。故无征不信,君子不言。
  
  “便僻”,足恭;“善柔”,令色;“便佞”,巧言。
  
  “节礼乐”,不使流离相胜,能进反以为文也。
  
  “骄乐”,侈靡;“宴乐”,宴安。
  
  言形则卜如响,以是知蔽固之私心,不能默然以达于性与天道。
  
  人道知所先后,则恭不劳,慎不葸,勇不乱,直不绞,民化而归厚矣。
  
  肤受,阳也;其行,阴也。象生法必效,故君子重夫刚者。
  
  归罪为尤,罪己为悔,“言寡尤”者,不以言得罪于人也。
  
  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能恕己以仁人也。“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”,己虽不施不欲于人,然人施于己,能无怨也。
  
  “敬而无失”,与人接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