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思如炊火,悟到时如火候。炊火可以着力,火候着力不得,只久久纯熟,待其自至。然炊火亦有法,火力断续则难于熟,此孟子之所谓忘也。火力太猛则易至焦败,此孟子之所谓助长也。勿助勿忘,此中自有个妙处在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读史有必不可少读书,如历代地图建置沿革、历代官制建置沿革、年号考、甲子考、帝王世系、帝王授受、建都考、历世统谱、秋檠录等书,俱不可少,意欲汇为一集,名曰《读史要览》,亦是便学者之事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读史须一气看过,则前后事连贯,易于记忆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读书连早起夜坐,“穷日之力”,性敏者可得二百叶,评点考索之功俱在内,更多则不能精察矣。《纲目》、《通鉴》、《纪事》三书,不下四万余纸,值二百日,其余日亦当反复玩味,优游涵泳之功,是三书者亦可以无憾矣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或问天文系国家禁书,非也。国家所禁,在占验之书,恐人妄言祸福。若历数则人人当知,亦国家所急赖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水利、农田是一事,两书可互相发,能知水利,则农田思过半矣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凡读书分类,不惟有益,且兼省心目。如《纲目》等三书,所载大约相同,若《纲目》用心看过,则此二书,不必更用细阅,但点过便是。譬如复读,极省工夫,然须一齐看去,不可看完一部,再看一部,久则记忆生疏也。其余若理学书,如先儒语录之类,作一项看;经济书如《文献通考》、《函史》下编、《治平略》、《大学衍义补》、《经济类编》之类,作一项看;天文、兵法、地利、河渠、乐律之类皆然,成就自不可量也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人一刻不进学,对草木亦可愧。馆中有隙地种蔬,不数日已长成矣。因感记此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凡人所当读书,皆当自十五以前,使之熟读,不但《四书》《五经》,即如天文、地理、史学、算学之类,皆有歌诀,须熟读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近日人才之坏,皆由子弟早习时文。盖古人之法,四十始仕,即国初童子试,亦必俟二十后方许进学,进学者必试经论,养之者深,故其出之者大也。近日人务捷得,聪明者读摘段数叶,便可拾青紫,其胸中何尝有一毫道理知觉,乃欲责其致君泽民,故欲令人才之端,必先令子弟读书务实。昔人之患在朴,今人之患在文。文翁治蜀,因其朴而教之以文也。今日之势,正与文翁相反。使民能反一分朴,则世界受一分惠。而反朴之道,当自教子弟始。有心世道者,慎毋于时文更扬其波哉!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洒扫应对进退,此真弟子事。自世俗习于侈靡,一切以仆隶当之,此理不讲久矣。偶过友人姚文初家,见其门庭肃然,一切洒扫应对进退,皆令次公执役,犹有古人之风。文初,砚闻先生之后也。其高风如此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师道坏,则无贤子弟;无贤子弟,则后来师道愈坏。敝敝相承,吾不知其何所流极也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致知工夫,莫备于六书,盖天地间一物必有一字,而圣贤制字,一字必具一理,能即字以观理,则格物之道在焉矣。许氏《说文》,虽略存古人之意,而理有未备。吾友王子石隐作《六书正论》,每字必据理精思,直穷原本,其精确处竟可作《尔雅》读。为格致之学者,不可不知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谢上蔡见明道,举史书成诵,明道以为玩物丧志。及明道看史,又逐行看过,不差一字,谢甚不服。后来有悟,却将此事作话头接引博学之士。愚谓上蔡不服固非,即以此作话头接引博学之士,亦非也。凡人读书,皆不可稍有忽易之心。亦不可徒存记诵之念。有忽易之心,则掩卷茫然,事理俱无所得;有记诵之念,则随人可否,事虽察而理或遗。故上蔡记诵,而明道以为玩物丧志者,惧其详于事而略于理也;明道看史,却又逐行看过,不差一字者,求详其事,将以深察其理也。凡读书之人,皆当以此为法,奈何独以接引博学之士哉!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予尝欲辑兵书为三卷,曰道、曰法、曰术。道,只是道理。凡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中言兵处,如“教民七年”“以不教民战”、《易》之《师》卦、《书》之步伐、《诗》之《车攻》、《吉日》以及圣贤古今论兵格言,必有合于王者之道者乃取。法,则法制。如《司马法》、《李靖兵法》及《纪效新书》、《八阵发明》之类。术,则智术。如孙、吴兵法及古今史传所纪攻战之迹。令学兵者先知道,次学法,次论术,庶体用不淆而人才有造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孙、吴、司马法等七书,世谓之“武经”。然七书中惟《司马法》近正;《孙子》虽权谲,然学兵者心术既正之后,亦不可不尽兵之变。至《吴子》则浅矣。其余若《尉缭》甚粗略。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、《卫公问答》皆伪书,无足观。(陆桴亭《思辨录》)
  兵家所言出奇制胜者多矣,言旗鼓步伐者少。出奇制胜之法虚,旗鼓步伐之法实,虚处聪明人自可会得,实处非学不可,犹之名物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