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,一物也。
  
  子曰:苟非至诚,虽建功立业,亦出于事,为浮气,其能久乎?
  
  或问:学者多流于释氏之说,何也?子曰:不致知也。知之既至,孰得而移之?知玉为宝,则人不能以石乱之矣。知醴之为甘,则人不能以櫱乱之矣。知圣人为大中至正,则释氏不能以说惑之矣。
  
  或谓佛氏所谓定,岂圣人所谓止乎?子曰:定则忘物而无所为也,止则物自付物,各得其所而我无与也。
  
  子曰:天地不相遇则万物不生,君臣不相遇则政治不兴,圣贤不相遇则道德不亨,事物不相遇则功用不成。遇之道大矣哉!
  
  子曰:至公无私,大同无我。虽眇然一身,在天地之间,而与天地无以异也。夫何疑焉?佛者厌苦根尘,是则自利而已。
  
  子曰:能明善,斯可谓明也。己能守善,斯可谓诚也。
  
  或问:孝悌为仁之本与?子曰:行仁自孝弟始。孝弟,仁之事也。仁,性也;孝弟,用也。谓孝弟为行仁之本则可,直曰仁之本则不可。
  
  或问:仁与圣何以异?子曰:仁可以通上下而言。圣,名其极也。有人于此,一言一行仁矣,亦可谓之仁而不可谓之圣。至于尽人道者,必谓之圣,而亦可谓之仁。
  
  子曰:仁者天下之正理,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。
  
  或问敬。子曰:主一之谓敬。
  
  何谓一?子曰:无适之谓一。
  
  何以能见一以主之?子曰:齐庄整敕,其心存焉。涵养纯熟,其理着矣。
  
  子曰:忠恕犹曰中庸,不可偏废。
  
  子曰:至诚事亲,则成人子;至诚事君,则成人臣。无不诚者。故曰:诚者自成也。
  
  或问:中庸可择乎?子曰:既博学之,又审问之,又谨思之,又明辨之,所以识中庸之理,而不差忒,奚为而不择?
  
  子曰:存道者,心无老少之异。行道者,身老则衰。故孔子曰:吾衰也久矣。
  
  子曰:仁者必爱,指爱为仁则不可。不仁者无所知觉,指知觉为仁则不可。
  
  子曰:可欲莫如善以有诸己为贵,若存若亡焉。而不为物所诱、俗所移者,吾未之见也。
  
  子曰: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,仁也。不可曰以敬直内,以义方外。谓之敬义者,犹曰行仁义云耳,何直之有?所谓直也者,必有事而勿正心是也。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,与物同矣。故曰:敬义立而德不孤,推而放诸四海而准。
  
  守道当确然而不变,得正则远邪,就非则违是,无两从之理。
  
  子谓学者曰:夫道,恢然而广大,渊然而深奥,于何所用其力乎?惟立诚然后有可居之地,无忠信则无物。
  
  子曰:理素定则能见几而作。不明于理,何几之能见?
  
  或问:四端不言信,何也?子曰:有不信,故言有信。譬之四方,其位已定,何不信之有?若以东为西,以南为北,斯不信矣。是故四端不言信。
  
  刘安节问:仁与心何异?子曰:于所主,曰心;名其德,曰仁。
  
  曰:谓仁者,心之用乎?子曰:不可。
  
  然则犹五谷之种,待阳气而生乎?子曰:阳气所发,犹之情也。心犹种焉,其生之德是为仁也。
  
  子曰:敬则无间断,文王之纯如此。
  
  子曰:礼者,人之规范。守礼,所以立身也。安礼而和乐,斯为盛德矣。
  
  子曰:无道而得富贵,其为可耻,人皆知之而不处焉,惟特立者能之。
  
  子曰:子厚以清虚一大名天道,是以器言,非形而上者。
  
  子曰:今之语道者,语高则遗卑,语本则遗末。孟子之书,虽所记不主一端,然无精粗之分,通贯言之,蔑不尽者。
  
  子曰:凡志于求道者,可谓诚心矣。欲速助长而不中理,反不诚矣。故求道而有迫切之心,虽得之必失之。观天地之化,一息不留,疑于速也。然寒暑之变极微,曷尝遽哉?
  
  子曰:语默犹昼夜尔,死生犹古今尔。
  
  子曰:仁则一,不仁则二。
  
  子曰:一德立则百善从之。
  
  子曰:无一亦无三。故曰:三人行则损一人,一人行则得其友。是二而已。
  
  子曰:天以生为道。
  
  或问:理义何以异?子曰:在物为理,处物为义。
  
  子曰:形而上者存于洒扫应对之间,理无小大故也。
  
  子曰:理有盛衰,有消长,有盈益,有虚损。顺之则吉,逆之则凶。君子随时所尚,所以事天也。
  
  子曰:理善莫过于中。中则无不正者,而正未必得中也。
  
  或问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