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氏注:《诗》“自土沮漆”,《齐诗》作“自杜”,言公刘避狄而来,居杜与沮漆之地。  郑氏曰:公刘迁于豳,居沮漆之地。  段氏曰:沮漆有二,皆出雍州,皆东入于渭,特有上流、下流之别。《诗》漆沮入于渭之上流,自土漆沮,言于岐周之间。《书》漆沮入于渭之下流。言于东会于沣,又东会于泾之下。《十三州志》云:漆水出漆县西北,至岐山东入渭。《后汉注》:漆县故城在邠州新平县。沮水不知所在。此《诗》“自土沮漆”者也。《十三州志》:万年县南有泾、渭,北有小河,即沮水也。  晁氏曰:《地理志》漆水在扶风漆县西北,豳之漆也。《水经》: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,东北入于渭。 《括地志》:沮水出维州富平县,东入栎阳南。漆水出岐州普润县东南岐漆山。 严氏曰:沮漆名称相乱。《水经》云沮水出北地郡直路县,东过冯翊祋祤县北,东入于洛,此沮水之源流也。《汉志》扶风有漆县,漆水在县西,东入渭。又阚骃《十三州记》云漆水出漆县西北,至岐山东入渭,此漆水之源流也。沮出北地入洛,漆出扶风入渭,沮自沮,漆自漆也。至孔氏引《水经》云沮水俗谓之漆水,谓之漆沮,此则名称相乱矣。诸家书解,以出扶风之漆水与出北地之漆水为二,谓扶风之漆水至岐山入渭,在沣之上流,而《书》言渭水会沣会泾之后,乃遇漆沮,则漆沮在沣水、泾水之下流,故以《书》之漆沮为出北地之漆沮,与《诗》扶风之漆别也。但《水经》出北地者,止是沮水,而谓之漆沮耳。如上所言,则《诗》之漆沮,自是二水,《书》之漆沮,止是一水,即《诗》之沮也。然《水经》之沮入洛,《书》之漆沮则入渭。沮水若为漆沮,一名洛水,则漆沮即洛也,而又云入洛,何也?姑阙之,以俟知者。此诗沮漆,指豳国,是漆沮之上流也。下文言周原,《传》以为漆沮之间,指岐周,是漆沮之下流也。《吉日》及《潜颂》言漆沮,指镐京,当亦去岐周不远也。《疏》云漆沮二水在豳地,但二水东流亦过周,其说是也。《史记正义》二水源在雍州西,其名洛水者在雍州东。 《山海经》:羭次之山,漆水出焉,北流注于渭。 《说文》:漆水出右扶风杜陵岐山,东入渭。 《水经注》:今有水出杜阳县岐山北漆溪,谓之漆渠,西南流注岐水。

  率西水浒

  郑氏曰:循西水厓沮漆水侧也。  《周纪》:古公去豳,渡漆沮。徐广曰:水在杜阳岐山。 颜氏曰:漆水在新平。

  岐下

  《孟子》:大王去邠,逾梁山,邑于岐山之下居焉。《括地志》:梁山,在雍州好畤县西北十八里。郑氏云:岐山西南。  《郡县志》:岐山,亦名天柱山,在凤翔府岐山县东北十里。  《地理志》:右扶风美阳县,岐山在西北中水乡,周大王所邑。  《水经注》:岐水历周原下,北则中水乡成周聚,水北即岐山。皇甫谧云:今美阳西北有岐城旧址。 孔氏曰:《皇矣》称“居岐之阳,在渭之将”,是其处险阻也。 《地理志》:大王徙岐。 《閟宫》:“实维大王,居岐之阳,实始翦商。”朱氏《传》曰:大王自豳徙居岐阳,四方之民咸归往之,王迹始著,盖有翦商之渐矣。

  周原

  《郡国志》:右扶风美阳,有岐山,有周城,杜预云:城在县西北。周大王所徙,南有周原。  《郡县志》:凤翔府扶风县,本汉美阳地。《通典》:美阳故城在京兆府武功县北七里。  皇甫谧云:邑于周地,始改国为周。《史记正义》:岐山下有周原,上置城。  毛氏曰:周原,沮漆之间也。  郑氏曰:广平曰原,周之原地,在岐山之南,膴膴然肥美。《韩诗》:周原腜腜。

  虞芮

  毛氏曰:虞、芮之君争田,久而不平,乃相谓曰:“西伯仁人也,盍往质焉。”乃相与朝周,入其境,则耕者让畔,行者让路。入其邑,男女异路,颁白不提挈。入其朝,士让为大夫,大夫让为卿。二国之君感而相谓曰:“我等小人,不可以履君子之庭。”乃相让以其所争田为闲田而退。天下闻之而归者,四十余国。  《郡县志》:故虞城在陕州平陆县东北五十里虞山之上,古虞国。《地理志》:河东大阳县吴山在西,上有吴城。芮城在陕州芮城县西二十里,古芮国。《晋太康地记》:虞西百四十里有芮城。闲原在平陆县西六十五里,即虞、芮争田让为闲田之所。苏氏曰:芮在同之冯翊。 《郡国志》:左冯翊临晋有芮乡,古芮国,与虞相让者。

  淠彼泾舟 凫鹥在泾

  泾水出原州百泉县泾谷东,南流至泾州临泾、保定二县,又东南流至邠州之宜禄、新平、永寿三县,又东北流至京兆之醴泉、高陵、云阳三县,以入渭。

  旱麓

  毛氏曰:旱,山名;麓,山足。  《地理志》:汉中郡南郑县旱山,沱水所出,东北入汉。  《说文》:林属于山为麓。  曹氏曰:旱山在梁州之地,与汉广相近,故取以兴焉。 《周语》:旱麓之榛楛殖,故君子得以易乐干禄焉。《九域志》:兴元府有旱山。 《寰宇记》:在南郑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