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夭。而暴发多变。故用相法。先查其何形。体。次查其何地形。分其气候之寒热。取其主客之衰旺。自容易分别其贵贱。知其贫富。定其寿夭也。
  中国各地重要取法
  公笃曰。地形为相法纲领之一。盖山水气候。而化形质故也。古人有南北之分。略而不详。其大纲有三。凡山多水少者。以形格骨质。多占分数。水多山少者。以精神气息。多占分数。山水各半者。以声音气色。多占分数。兹特分录如下。
  一.南人 南人者。长江以南之通称也。以南岳为地形之重要。而形局浊厚者。反为贵格也。盖南方水多山少。其人物清秀者颇多。而浊厚者反少。故也。额为南岳。其卦象离。而为上炎之义。凡南岳方拱圆突。玉柱上耸。金城平横。皆为大贵。具有全国元首资格。如他部不足。或陷弱。亦作伟大事业。其亦早而成名。盖南岳多占分数故也。
  二.北人 北人者。黄河以北之通称也。以地阁水星为地形之重要。而形局清秀者。反为贵格也。盖北方山多水少。其人物浊厚者颇多。清秀者反少。故也。颏为地阁。又名北岳。其卦象坎。而为沉降之义。凡北岳拱突朝天。燕领重城。皆为大贵。而操全国安危之柄。次则两腮方突犄角。水星方棱上仰。亦为上贵之局。如他部不足。或陷弱。皆作伟大事业。其较迟。而成功亦晚。盖北岳多占分数故也。
  三.中部 中部者。长江以北。黄河以南之通称也。以中岳及两颧。为地形之重要。凡山根上贯玉柱。土星匀圆虎形。两颧上插边城。三岳耸突有势。有此即为上贵特权。而成其盛名事业。如他部不足。或陷弱。亦可发达。而成名立功也。其中晚二均吉。盖以中岳两颧。多占分数故也。
  四.山东 古名鲁省。因泰山之东而得名也。以山根高贯。年寿有染。为地形之重要。其地为阳气之亢龙。傍山临海。地势回曲掩映。故山根高起上贯印堂者。为中贵。上贯百会成玉柱者。为上贵。加以年寿有梁柱。雄起有势成卷筒。则为大贵。具有中上才智。而立远大志向。如再有伏犀骨拱。两颧上插。此为元首资格。次亦流芳事业。最次亦出将入相、而操全国安危之柄。其人雄果敢。智勇兼备。如山根不高。年寿无梁。伏犀不拱。玉柱不成。则为平常之格。虽他部奇特。亦不过中下之贵耳。盖地形之偏重。以山根之玉柱。年寿之卷筒。多占分数也。
  五.河南 古名豫省。又名中州。居中国之中心。因黄河之南而得名也。以印堂土星为地形之重要。河南上应天心。下应地胆。中岳嵩山在其地。故印堂方突长横。有此即为贵格。加以土星圆隆。井灶匀配。或如蒜形。或如截筒。此为上贵之局。如中岳长植高起。而准头兰台匀圆如珠。合并不分。是名虎形。此为大贵。而作非常事业。如声音清长。则操全国安危之柄。具元首之资。如山根陷弱。准头尖小。虽他部奇特。亦为中下之贵。盖中岳全部。多占分数也。
  六.山西 古名晋省。因泰山之西。而得名也。以日月角辅角及边城。为地形之重要。其地跨长城之要塞。倚太行山脉之腰枕。辅角傍边城。为边地之关键。凡晋人以辅角骨高突上插。则为中贵之级。加以日月角高耸上插。此为大贵之局。操全国之安危。如各部再加清奇。此为帝王之局。次亦僭号之格。如日月角不高耸。辅角骨不上插。虽他部清奇。亦不过中下之品级。平常之事业。盖以日月角辅角为地形之合法。而发达较易也。
  七.安徽 古名皖省。其地接近长江。又多湖沼。山水化出清秀。而钟灵毓秀之处颇多。以历史考之。多出伟大人物。为帝王。为公侯将相。以及文?
  
  《公笃相法》下篇卷八
  新修紧要气色总图
  公笃曰。气色部位全图。古法系三百六十五个部位。按周天数之义也。各家所备载。即十三部位总图。而未详论应征之候。亦末言及事实之专司。以余考之。是图出于两周之时。而非风后氏鉴定之图也。其中有虚设挪杂。无关轻重者尤多。后人多附会其说。拘泥其文义。呆滞其事实。混乱人之眼目。而不验也。兹特删改其紧要部位。为四十五部位。均有重要关系。气色部位名称。与限部位名称不同。各有专司故也。其详解分类。逐一说明。以便容易记忆。亦容易了解。而应验确实也。
  第一章 气色说
  公笃曰。古法气色部位繁紧。名目亦多。地位不实。各家相法盲指瞎谓。各说不一。阅者颇厌其烦。又无把握之认定。亦无稽考之证实。兹特绘其紧要部位。限定地点。及吉凶祸福。各有专司。使阅者容易记亿。详明某轻重之旨。分别其吉凶之要。夫气者。为先天之动机。不根据五脏六俯。无定位也。色者。为后天之华表。根据五行四时。顺天道也。盖气隐于皮肤之内。为事实之先表。在三十日以前。则潜伏。合两节令之气候也。其关系之大者。有前一百八十日潜伏之。合阴阳之气候也。色浮于皮肤之外。为事实之应验。在十五日以前。则潜伏之。合一节令之气候也。其关系之大者。有前九十日潜伏之。合半阴阳之气候也。二者。如雪上之霜。水上之冰。大体相似而实异也。如不细心考察。则有差寸误尺。而无标准之应验矣。其法如何。